2024-03-26


何谓电磁波干扰(EMI)?

处理电磁波之前,必须先了解其成因,才能达到有效抑制。 所谓的电磁波干扰,就是电子装置运作时产生我们不需要的电流或电压,这些运作当中产生的能量大到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时,即为电磁波干扰。 举例而言: 常见的电磁波干扰,为设备或装置内部产生的电磁波外泄于机壳,而干扰到周边的电子产品正常运作。 电磁效应受到有效控制,不影响到邻近的电子设备时,意即此款电子产品已具备电磁相容性(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;EMC)的要求。

电磁波的产生源自于当电路电流传送时,不同线路产生的相互垂直电场(E-field)、磁场(H-field)。 电磁波来源可能是自然或人为,自然产生之电磁波可能是太阳光或是闪电;人为可能是无线通讯基地台或是无线电。 与产品设计时产生的非刻意自发电磁波,均为电磁波来源。
* 传导性EMI
由电源线路传送干扰信号,而连接同一个供电来源的电子装置,均会受此干扰所影响
**辐射性EMI
透过开放空间进行传递,毋需透过介质传递,因此解决难度更高,多数是采取接地(Grounding)或遮蔽(Shielding)的方式进行设计改善

电磁波的相关规范
国际上已有制定电磁相容性测试规范标准,将电子产品区分为消费性与非消费性两种,针对消费性电子产品,实测产品在运作中在特定距离所能容许的最大电磁强度; 对于 非消费性电子产品,意即工业产品,须具备比消费性电子产品更大的电磁波耐受能力。

因此产品设计之初,若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电磁波若处理不当,将可能影响硬体运作的稳定性与正常性,加上近年来许多医学研究报告,不断提出电磁波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 ,让许多人更加重视电磁波处理的问题,导致相关法规规范相继出炉。 因此产品的电磁波若无法符合国际安全规范要求,将无法上市与销售,造成的损失肯定不容小觑。

依照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循环周期来看,电子类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,消费性电子产品约为2年,工业类电子产品平均约为5年,产品制造投入的研发时间大幅被压缩 ,如何以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方式找出解决方案,已成为产品设计的关键。